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海内外多家媒体争睹陕西考古博物馆风采

西安日报2022-04-26 09:06

备受瞩目的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28日将试行开放。作为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未开先热”,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央媒开启重磅“剧透”模式,带领读者网友抢先一睹博物馆风采。此外,西安国际港站、西安核酸贴纸等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央媒掀起“打卡”热潮

连日来,这座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考古学科博物馆,收获了超高关注度。

“该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万平方米。共展出文物5215件,其中90%以上为首次与公众见面。”4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第一时间揭开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神秘面纱”,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等珍贵藏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4月18日,《人民日报》以《全方位展示考古发掘、保护、研究 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为题,率先对博物馆定位进行了深入解读。“陕西考古博物馆打造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公众考古中心‘一馆四中心’的格局……”4月21日,《光明日报》文章如是说。

一时间,新华社、中国网、环球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北青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揭秘陕西考古博物馆里的“明星文物”,媒体热情超乎预料,“陕西考古”再次引发万众期待。据新华社对外发稿平台统计,该消息日文稿被日本共同社、G-search、日经Telecom等多家外媒采用。

此外,“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可以吃的‘文物’!举着雪糕去打卡” “陕西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等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瞭望》新闻周刊、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平台持续推送,读者网友在阅读中品味到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考古魅力。

西安港迎“高光时刻”

上周,西安国际港站多次迎来高光时刻。

4月18日,全国首趟享受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的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西安港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内陆港。该消息中文、韩文稿件被光明网、环球网、韩联社、Naver等98家媒体采用。

4月22日,有关“西安开行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的中、英文消息,引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政府网、人民网、中国网、罗马尼亚通讯社等62家媒体关注。“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标志着陕西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直达老挝及东南亚地区又打通了一条安全快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央广网以文图、视频多种展现形式报道了这一利好消息,繁忙有序的西安国际港站再次吸引人们眼球。

据中新网消息,一季度陕西汽车产量23.47万辆,同比增50.9%,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居全国第一。上周,新华社以《智能化转型促“老三线”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强链补链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马加鞭”》为题,文图并茂聚焦法士特、比亚迪等企业生产一线。该组文图被央视网、光明网、环球网、中国网、中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等200余家媒体转发。

核酸贴纸海外“圈粉”

从“秦岭四宝”到“汉唐天团”,上周,西安人的朋友圈C位是属于核酸贴纸的。

“西安市7小时即完成全市约1300万人的核酸检测采样,背后是6000余个采样点位、24000余名采样人员和近10万保障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全体市民的支持与参与,共同凝聚起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新华社高度评价了西安高效的防疫举措和温情的管理细节。

这段2分40秒的视频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就超124万次。该组文图消息在新华社推特、脸书官方中文账号发布后,总到达量5113人,互动量116次。不少海外网友表示“有文化”“不愧是西安”。

此外,西安本轮疫情已基本进入收尾阶段、西安发布2022年秦创原建设工作要点、西安市退役军人首批“优待证”发放、西安市参保人可自助办理异地就医备案、西安地铁乘车新功能正式上线、西安首批社区巴士开通、西安两家书店入选全国“年度最美书店”等消息在央视网、中国网、光明网、中新网等平台持续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栏目排行

    全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