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全市第一!全省第二!长安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长安区人民政府2021-06-23 09:31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长安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力度,强力推进条例落实,全区已初步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2020年被住建部列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被省住建厅列为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今年一季度全市区县排名第一,5月份全省垃圾分类示范区评审位列第二名。

建立工作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长安区结合条例相关内容,制定了《西安市长安区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分类办,集中办公,为条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调度会,研究推进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街办必须落实属地责任”原则,建立“10+16”工作机制,督促城管、住建、商务、教育等10个行业主管部门和16个街办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条例落实;在“末梢治理、为民服务”行动中,建立“1+2+4”社区治理新模式,在412个小区各设立1名服务长、1名联系长,包抓垃圾分类等小区治理工作,开展机关干部进社区宣传和引导垃圾分类活动,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分类意识

全区制定了《长安区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方案》,夯实各部门垃圾分类宣传责任,建立宣传员、引导员、督导员“三支队伍”5000余人,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全域开展;拍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片4部、制作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动画片5集、编排学校垃圾分类课间操1套及情景剧14部、印制宣传册30万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高频次投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多维度、多层面向市民群众普及《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商超、进企业、进村组宣讲活动,采用发放资料、播放宣传视频、现场讲解等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条例相关内容,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分类意识。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宣讲活动470余场次,参与群众7万余人次。

加大资金投入,配齐设施设备

全区配备垃圾收运车辆135辆、洒水车18辆、密闭式垃圾箱1200个、户用二分类垃圾桶12.2万套、四分类桶275套,已建成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和绿化垃圾粉碎中心1座,建成压缩站17座,日处理能力700余吨,能够满足全区生活垃圾压缩处理。公共机构和412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投放准确率达到80%。

突破小区短板,抓好前端分类

针对前端分类较差的问题,长安区以居民小区为突破口,坚持从细节抓起,以分类结果为导向,明确属地街办是小区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对小区垃圾分类全面负责。同时,区住建局和区民政局通过管物业企业及抓社区来共同推进小区垃圾分类;通过实地调研,指导物业合理配备四色垃圾桶,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在设立棚亭、洗手池和选择投放模式等方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一小区一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在投放点配备引导人员,对于住户少的老旧小区,不强制要求配备引导人员,提倡社区人员以入户宣传代替前端引导,逐步养成市民分类习惯。

严把中间环节,实行分类收运

全区制定了“长安区厨余垃圾车辆收集线路图”,对城区厨余垃圾进行定时定点收集,避免垃圾混装混运现象。针对300多个小区由蹦蹦车混收混运,严重影响居民分类积极性问题,2021年1月1日起,城管局推行市场化运行,引进有资质的企业,用合规车辆规范拉运,由企业和物业双方议价,不增加区财政负担,平稳有序更替了拉运车辆。

从2021年3月1日起,一方面坚持“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对垃圾混投严重的小区拒绝拉运,倒逼小区实行前端分类、配备引导人员。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垃圾混投的小区进行劝导,督促小区现场分类到位后及时清运。疏堵结合,掌握分寸,确保小区垃圾收运和分类工作平稳有序,实现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

做好末端处理,完善处理体系

全区形成垃圾闭环处理,其他垃圾运往垃圾压缩站,经过压缩处理后运到蓝田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用厨余垃圾专用车辆收集拉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在“两中心一个暂存点”及4个再生资源分拣中转中心进行回收暂存,将可回收物送往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达到一定数量时,送往省危废处理厂处理。

加快回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两网融合”;建立“长安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对全区机关、街办、企事业单位等产生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进行定期收集,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积极性,2021年累计回收可回收物11吨、有害垃圾2.1吨。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模式,推广西安邮电大学餐厨垃圾处理经验,提倡校内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积极探索城中村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模式,在何家营村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吨,及时就地处理该村周边10余万人产生的餐厨垃圾。

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全域推进

全区探索彩虹管理,推进晋档升级。按照创建标准,把小区分为示范、达标、一般和后进四个层级,分别用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标注二维码颜色,实现全区412个小区一张“作战图”。今年以来,区分类办对全区412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检查,目前,示范小区26个(绿色),达标小区54个(蓝色),一般小区258个(黄色),后进小区74个(红色)。今年以来,红色晋级黄色88个、黄色晋级蓝色39个、蓝色晋级绿色14个。

发挥示范引领,实现全域覆盖。结合条例相关内容,在居民小区、教育、医疗、高校、商业综合体、旅游、市场、餐饮企业、农村等行业和领域进行试点,分别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形成固定模式,逐步向行业系统内部进行复制和推广,示范带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上半年长安区创建示范单位51个。

强化督导考核,狠抓工作落实

全区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制定《西安市长安区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督导检查,每月进行排名通报,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督办单。对问题较小、积极配合整改的,以批评教育为主,对思想不重视、态度恶劣、不落实垃圾分类的小区、商户,严肃按照条例进行处罚。

今年以来,共下发整改督办单63份、整改问题132个,处罚182起、167400元。

垃圾分类

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让我们

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共同成就美好长安

    栏目排行

    全站排行